- A+
所属分类:文情乡音
老家的朋友发来一个视频,麦子正在收割。其实每年芒种前后是村民忙碌的时候。不过,随着农业高科技的不断发展,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投入,对农村的足够重视,现在在平原地区农耕作业基本是机械化了。麦收时节,村民们三三两两坐在田间地头或站立在自家车厢边,谈笑风生等着收割机把打好的麦子运回家。近二年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,有些联合收割机配备秸秆储存功能,一边收麦子,一边把打碎的麦秸经过处理自动打包,麦草还能卖些钱呢。
感叹之余,脑海里不时出现三十年前我们那个年代收割麦子的岁月时光。
在收麦前几天,就要对场上的土翻起三四指深,没有手扶拖拉机的只能用铁锹用脚一下下挖翻,然后上些水,等几个时辰再铺些陈草,用牲口拖着百来斤的碾盘来回滚碾,压实之后把碎草清净,让场晒上二天。
那时候收割机一个乡还没有几台,根本轮不到这里。我们弯腰拿镰刀,一点点收割。割完后有打捆的,也有不打捆的装上平板车,有牲口的用牲口,没有牲口的用人力拉到场上推积起来,那时候都是几家一小场,今天谁打都是很自觉的排列。
打麦子是用手扶机,机后用铁链绑着一二百斤的石磙,每一场麦子都要打上二遍,一翻一正。然后用叉子,爬子等农工具把麦草挑走。场上还得有个会推垛的能手,他在上面推磊,我们在下面把麦草挑给他。等我们把麦子打完,你会看到稳定而又别致的麦秸垛,有圆的,有长方形的,错落有致。把麦草清完,最后把麦粒推堆起来,等待扬场。借助风力双手端起木掀把混有沙土,碎草,草糠之类的麦粒高高举起仰风抛向空中,几个劳力你来我往,动作娴熟,二袋烟工夫一大堆金黄饱满的麦粒呈现在我们面前。尔后把麦子简单地铺开晾晒,太阳没落之前就用䓆子把小麦围囤起来,滕出地方打下一场。
打哪家麦子,那时候主家要随意管大家吃顿饭。说是赶时间,其实也是聚餐。吃饭时主家把做好的饭菜从家里挑到场边树底下,菜也都是自家种的天然的青椒,豆角之类的。男人们喝着啤酒侃大山,妇人们手里拿着卷着莱的煎饼,时时传来阵阵笑声,回荡在酷暑的树荫下。虽是辛苦,无奈,但累并快乐着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三十年余了,今非昔比,那时候四个家庭二十余人前前后后为这点麦子要忙上十天八天,而今四个家庭每个家庭只要一人在这等着收割机,不到四个时辰就把所有的麦子收完运回家。这彻底解放了人力,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到外面打工创业去了。
这样的生活,是进入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再也回不去的生活,也是在农村务农的村民再也体会不到的生活了。
2020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,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。乡村振兴的实施,新农居高标准的建设,快递进村的即将到来,实行垃圾分类的投放,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的加强,土地大面积流转⋯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巨变,看到了农业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模式。几天前,这里刚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。
夏风习习,清日鸟鸣,纯朴人情。三十年前在家乡收割麦子一景,早己与时代脱轨。现在你再也看不到曾经是乡村的一道风景——别样美观的麦草垛,甚至称为稀奇宝贝的大石磙再也找不到了。场也早被村民拾辍起来种上菜园了,那个年代的麦收时节,已成为一种回忆,也将变为永久记忆。
摘本人微博,略有改动。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
家族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关注家族微信公众号